
今天很開心能參加SPIC×好食課舉辦的講座,跟大家分享幾個重點🤩
建議攝取量(RDA)的迷思
很多人會把營養素的『建議攝取量』意思搞錯,以為那代表『每個人一天做多可以吃到的極限』,但其實不!
建議攝取量(RDA)的意思是:確保大多數健康個體(97.5%),EAR+2SD每日所需營養素的攝取量,以預防缺失。
例如『台灣』衛福部對於健康成人的維生素C每日建議攝取量為100毫克。
另一個專有名詞叫做『上限攝取量(UL)』,意思是:在沒有不良反應的情況下,大多數人可以長期安全攝取的最大營養素,
而『台灣』衛福部對於健康成人的維生素C每日上限攝取量為2000毫克。
所以千萬不要再把RDA、UL搞混囉~
傳統維生素C的吸收率有限
如果吃的是『傳統維生素C』,補充到200毫克時,吸收率可以到100%,但補充到500毫克,吸收率就會開始下降了,主因是受到小腸主動運輸蛋白(SVCT1/2)的載運飽和機制影響
(白話文:如果是靠SVCT1/2這個路徑吸收,會有飽和的問題,給它再多也吸收不了了)
微脂體技術能提高吸收率
但如果是『微脂體技術的維生素C』,則可繞開SVCT路徑,因此無飽和問題,更能快速吸收
『微脂體』是什麼技術
它是一種以磷脂質雙層圍繞,模仿細胞膜結構的「微小球體」,可以將養分或者特殊物質包覆在內,通過腸道時保護活性成分不受胃酸或消化酵素破壞。
白話文就是,『微脂體』就像一個金鐘罩,可以把營養素(例如維生素C、D)包覆著,避免我們才剛吃進去不久,營養素就先被胃酸這個關卡破壞GG了。
其實我在生技業就聽過微脂體,只是沒有想到原來微脂體也有技術之分。
一般的微脂體大約300~900奈米,且分佈不均,因此穩定性、吸收率都會比較低;而日本專利微脂體技術,則小於200奈米,所以吸收率更高、更穩定。
維生素D的攝取現況
雖然很多人都知道曬太陽可以幫助身體合成維生素D,但經調查,發現維生素D還是很多人容易缺乏的營養素啊~~
例如:女生比男生更容易缺乏維生素D(通常女生不太喜歡曬太陽,就算要曬太陽,也會事先塗滿防曬乳)
所以也可以適時補充經有微脂體技術的維生素D補充品。
最後還是要謝謝好食課的邀請,讓我認識到了這麼專業的技術與知識🥰
相關
Annie
一位愛畫畫的營養師, 喜歡用詼諧、幽默的方式,分享自己對於營養、食品、行銷、職涯上的觀點, 因此在2020年開始經營「食癒插畫室」,到了2022年則正式更名為「食繪宣言」。 希望能用插畫療癒你的心。
近期留言